经过昨天的阴雨天
今晨
暖阳伴随好天气上线
为早起的小伙伴们
送上了一份绝美朝霞
摄影 覃班长
摄影 顺光蓝
摄影 小聚
朝霞好似天空精心调出的颜色
由粉渐变至橘
映照着云层
整个天空仿佛
变成一幅幅水彩画
摄影 古陶
这时就有人好奇了
“粉色”天空的成因是什么?
这其实是一种因为云层增厚,阳光折射呈现的景象。阳光由紫外线、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,占比分别是5%、43%、52%。可见光分为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光,波长由大到小。在早上或者傍晚,太阳光的角度比较低,由于空气当中的水分会吸收波长较短的光,例如蓝色、紫色,只留下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和橙色光通过大气传播,折射大气后云层就会呈现出这种粉色。
天空为什么会呈现不同颜色?
大气中的很多光现象,比如朝霞和晚霞呈现出橙红色,比如天是蓝色的,而云是白色的等等,都是光在进入大气后出现的反射、折射、散射等原因造成的。而天空颜色的变化与两个物理原理有很大关系,即:瑞利散射和米散射。
瑞利散射,又称为“分子散射”,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于1900年发现的。粒子尺度远远小于入射光波长,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不一样。
米散射,又称“粗粒散射”“大颗粒散射”,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·米于1908年首先提出。粒子尺度接近或者大于入射光波长时,散射的光强在各方向不对称,大部分入射光线沿着前进方向进行散射。
由此可知,两种散射所面对的粒子大小不一样,瑞利散射是分子级别,而米散射则是“粗粒”“大颗粒”。
当太阳光进入大气之后,遇到云,云中有水滴、气溶胶等“大颗粒”,就会发生米散射,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绿、蓝、紫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“大颗粒”散射出来,而波长较长的红、橙、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较强,就会在云中散射。同时,由于云层当中水滴、雨滴的直径不同,所以霞光会呈现红色、橙色、橙红色、黄色、粉色等多种颜色。
你明白了吗?
原标题:《科普头条 | 今早,成都天空是粉红色的!成因竟是......》
阅读原文